返回主站|会员中心|保存桌面|手机浏览
普通会员

郑州阳光防复吸指导中心

防复吸指导

新闻分类
  • 暂无分类
联系方式
  • 联系人:戒毒
  • 电话:13460214222
  • 邮件:13460214222@163.com
  • 手机:13460214222
友情链接
  • 暂无链接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脱毒舒订购云南轻钢活动房厂家国际戒毒日手抄报图片
新闻中心
脱毒舒订购云南轻钢活动房厂家国际戒毒日手抄报图片
发布时间:2020-06-23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18        返回列表
脱毒舒订购云南轻钢活动房厂家国际戒毒日手抄报图片【戒毒指导电话13460214222】【郑州阳光防复吸指导中心】

戒毒套餐包含以下服务:
【1】提供戒毒yao品购买渠道及联系方式
【2】实用戒毒资料(纸质)
【3】戒毒指导咨询服务
【4】防复吸指导
【5】心理.咨询
【6】全天接受咨询和辅导
【7】提供尿检版

选择我们戒毒不走弯路,用心服务好每一个人!
尽快让你们走出戒毒误区,,跟最专业的学戒毒!

购买方式:
您的详细地址发给我们
我们给您用快递发送过去戒毒资料和尿检板
取货的时候付钱给快递员

戒毒俱乐部2

图集   新华网武汉6月30日电(冷晓冰)在吸毒的泥潭里,小玲(化名)自甘堕落了8年。清醒后,她毅然戒毒脱毒,坚持服用美沙12年。   就在与毒品抗争的这些年里,她找到了人生的使命——帮扶更多泥足深陷的染毒者脱毒重生。   45岁的她成为襄阳市个重回“毒圈”、帮助吸毒者走出毒品泥潭的染毒者。   一念地狱,8年的惨痛代价   “别人看见我就像躲瘟神一样赶紧走。”初见小玲,她很镇定,说起昔日的噩梦,就像在说别人的故事。   因为父亲经商,小玲从小生活富足。初中毕业后,她开始做钢材生意,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有了10万多元存款。少不更事玩心大,她喜欢尝试新鲜玩意儿。1998年,在玩伴儿的怂恿下,她次吸食了,半个月后就上瘾了。   花光了积蓄的她为了买毒品,还去黑发廊干过。她在戒毒所里反复进出,父亲的家底儿也被她掏光了。2003年,她被劳动教养了一年半。出来后,父亲再次将她送进戒毒所。这一次,毒瘾难耐的她仗着熟悉戒毒所地形,竟然带着几个吸毒者逃跑。不幸的是,小玲翻墙逃跑时不慎摔下。   逃出戒毒所,毒友们把小玲抬上车,就直接去买“货”过瘾。因为摔得太重,小玲央求毒友们送她去,毒友们视而不见,只是偶尔“赏”她几口。毒品太贵,小玲不能出去弄钱买“货”,成了拖后腿的,他们才把她送回家。   父母送她就医得知,小玲腰部粉碎性,如果不配合,以后就不可能再站起来。为此,小玲躺在床上整整三个月不能动弹,年迈的母亲倒屎倒尿、衣不解带地照顾她。也就是这次,小玲看到了毒品使人丧心狂的丑态,她痛下决心,一定要把毒给戒了。   一念天堂,坚持脱毒12年   2005年11月,小玲每天到政府指定的口腔服用物美沙进行戒毒。“刚开始真的很难熬,做梦的时候都在想着毒品。”小玲说,幸亏有男朋友相伴,每天坚持陪她去服,12年来只因为在武汉打货耽误了一次。   小玲服积极,脱毒态度坚决,效果好,也得到了医务人员的认可。   2008年开始,在医务人员的鼓励下,她每日到服用美沙时,顺便帮忙向吸毒人员宣传艾滋预防工作,为他们发放针具、安全套,引导他们减少共用的频率。   渐渐地,小玲发现,脱毒后的自己宛若新生,不再是人人避之不及的瘟神,相反,她能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帮扶愿意戒毒的人们正确。“我觉得这是我人生的使命。”小玲最终选择成为一名帮人戒毒的志愿者。   去年9月,樊城区建立了社区戒毒康复中心,选择在中原街道办事处幸福社区进行试点。“我接触小玲有三年,从未见她复吸过。脱毒成功的人来中心工作,有助于帮助其他吸毒者脱毒,她是人选。”康复中心负责人张静说。   小玲上岗后,积极奔走于警方、疾控中心和戒毒人员之间,康复中心半年内就为64名吸毒人员建档。“我们本以为半年时间里,能有30人建档就不错了,这份工作中,小玲起了很大的作用。”张静说。   脱毒路上,帮扶像她一样的失足者   “小玲像是沟通的桥梁。”张静说:“吸毒者认为,我说什么你都不懂,因为你们没有吸过。”   因为有长时间吸毒的经历,小玲深知毒品的危害,更加了解戒毒人员的心理及生理煎熬,也是最容易让戒毒者信任的人。   帮扶戒毒者脱毒,除了督促他们每天去服用物、定期做尿检,更多的时候,小玲要陪他们谈心,为其排忧解难,引导他们循序渐进地戒除毒瘾。   社区民警王波说,这比单纯的打击处理、强行戒毒效果要好得多。   有天晚上,小玲都快睡了,康复中心一名戒毒人员小吴打来电话:“小玲姐,我的脸长了好多脓包,又痒又疼!”小玲知道,这是毒品导致的后遗症,如若不及时帮助他,对方很容易复吸。“这么晚了,跟这些人说什么话!”看到小玲要出门找小吴,父亲厉声呵斥。“我是要帮他,你要相信我,我不会再把自己毁了!”来不及解释,小玲夺门而出,并把情况告知张静。   见到小吴,她先用酒精帮他擦拭脓包处,耐心听他倾诉了几个小时。对方情绪稳定后,她才离开。   之后,每逢小吴到康复中心,小玲和其他工作人员都会小心地用酒精帮他擦拭脸上的脓包,直至其痊愈。见大家不嫌弃自己,还如此照顾,小吴渐渐敞开心扉,更加积极地服脱毒。“听他们说,而不是我来教导他们,这样他们接受度更高。”小玲说,这份工作里,她就是个知心姐姐。   她说,社区康复中心环境轻松,工作人员只是陪伴成员戒毒,组织大家聊天,看电视,翻杂志,尽量不让他们接触原来的群体,最终戒掉毒品。   如今,小玲建起了一个44人的朋友圈,组织戒毒成员在里面聊一些积极向上的事情。   社区康复中心每隔一段时间会组织成员们骑行、烧烤、卡拉OK、徒步,邀请禁毒民警讲有关毒品的案例。   小玲认真记下所有人的康复阶段,并将所有活动照片贴在展示窗上。她相信,只要努力,一定能够帮助更多人脱毒成功,重获新生。(完) ? (责任编辑:连迅)    +1 【纠错】 责任编辑:连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