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互联网以及智能设备的发展,让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便捷,但是很多用户发现自己的信息也容易被泄露出去。比如在网上咨询过某个品牌的汽车售价之后,就会不断的接到各个品牌汽车销售人员的电话。在读书软件上使用自己的社交账号登录之后,同样使用这款软件的好友也可以查看自己的书架信息。这就是个人的数据信息被共享,很多时候自己的个人隐私是被侵犯的,这些都是因为社交软件造成的吗?
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中,就包含了这种侵害个人隐私信息的案件,被告的企业都被判出停止侵权,删除个人信息,并且进行赔礼道歉以及赔偿。销售商为了达成自己的销售任务,真的是使用了很多方法,现在互联网就是他们新的战场,用户的浏览行为被他们找到了新的机会,大家在网络上的很多行为,都可能不小心泄露自己的信息。
有消费者反映,他是某一个汽车报价软件的注册用户,在浏览页面的时候出现了小字带有“经销商将致电您提供报价,请注意接听”的信息,这位消费者直接点击页面的“立即查看”按钮,之后才发现这个软件的运营者将他的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,全部与另一个汽车销售品牌商进行了共享,之后消费者就接到了汽车销售人员的电话。这样的例子真的太多了,这种利用社交软件让用户信息共享的操作,确实给用户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。
社交软件研发的初衷,是为了让用户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,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,而不是给这些企业盗取用户信息为目的的。很多用户在浏览社交软件的页面时,看到了醒目的图标之后,会直接点击查看,这样就让自己的个人信息被分享,之后就会收到很多的销售电话,这些电话也常常被标记成骚扰电话。
我国的《网络安全法》和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,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,是需要符合合法,正当,必要的原则,需要经过被收集者同意。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还规定,基于个人同意处理个人信息的,该同意需要由个人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自愿,明确作出。如果没有经过信息被收集者授权,将他人信息共享的话,会受到惩罚。